【大氣110解讀】重污染天氣在悄然改變,您察覺到了嗎?
來源:太原羅克佳華工業有限公司 閱讀:5146 更新時間:2018-04-16 17:00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給出了一份過去五年《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成績單,成績單上赫然寫著"大氣攻堅戰的所有目標不僅實現了,而且全部超額完成"。那么五年來,我們呼吸的空氣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遇到的重污染天氣又發生了哪些改變?
重污染天圖
下面,大氣110就以2013年3月與2018年3月,北京經歷的一次氣象條件基本相似的重污染天氣過程為例,看看我們遇到的重污染天氣,具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PM2.5峰值濃度、平均濃度均大幅下降
2013年3月14日~17日(簡稱2013年污染)與2018年3月9日~14日(簡稱2018年污染),北京地區各經歷了一次重污染天氣過程,先來看兩次污染過程時長的PK!
單從污染天數看,兩次重污染好像差不多嘛!再看兩次污染過程PM2.5峰值濃度、平均濃度的PK!
從圖中明顯可以看出,2013年污染無論從PM2.5峰值濃度最高值、還是PM2.5平均濃度,都輕而易舉地碾壓了2018年污染。其中2018年污染PM2.5峰值濃度最高值下降25.4%,平均濃度下降18.6%。這兩個數字,也說明我們的大氣防治取得顯著成效。
氣象條件越來越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從氣象條件來說,2013年和2018年的兩次重污染過程,都存在大范圍的不利氣象條件,具有以下相似點:環流形勢基本相似,高空為偏西氣流影響,地面受輻臺區控制;均出現雙層逆溫;均呈現出近地面水平風速小,濕度大,空氣飽和程度高的特征。
但兩次又略有不同。其一,2018年污染過程所在地區均達到重度或以上污染水平,影響城市超50個,甚至影響到張家口和承德,這在歷年是比較罕見的。其二,中層溫度達到近20年同期最高,出現了大范圍區域性強逆溫,逆溫層厚度達千余米,嚴重抑制了大氣污染物的垂直擴散。
與2013年過程相比,2018年過程的大氣穩定性更強、邊界層離度更低、環境容量更小,氣象條件更不利于污染物擴散。
那么在氣象條件均不利的情況,污染程度是怎樣變化的呢?別著急,咱們慢慢往下看!
PM2.5濃度出現爆發性增長現象少了
2018年的重污染是一次典型的區域累積和傳輸過程。9日下午起,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污染物開始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中南部累積。10日,石家莊到鄭州一帶沿線城市空氣質量達到重度污染。11日,受弱偏北風影響,區域北部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區域中南部持續重度污染。12日,受較強的系統性東南風影響,山東西部空氣質量明顯改善,污染氣團快速沿太行山由南向北輸送。13-14日,太行山和燕山沿線城市多處于重度污染水平,部分城市達到嚴重污染。
而與2013年的重污染過程相比,PM2.5小時濃度峰值和日均最高相比,2018年初的污染過程區域內,PM2.5小時濃度峰值和日均值最高,均有顯著下降。且2018年重污染PM2.5濃度增長趨勢較2013年未出現爆發性增長現象。
那為什么,今年污染持續時間長,但污染程度卻大大減輕了呢?
措施采取到位,污染程度減輕
一方面,國家采取了大氣污染防治措施,有力地促進了大氣空氣質量改善。自2013年國家組織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散煤治理、機動車污染治理和"散亂污"企業綜合治理等關鍵治理措施,以及空氣重污染應急措施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區正在堅定不移的調整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據生態環境部公布,京津冀地區空氣重污染頻發的根本原因在于污染排放量遠遠超出了環境容量,一旦遇到不利的氣象擴散條件,霧霾必然出現。因此從源頭上調整結構、減少污染物排放,才使污染程度大大減輕。
除此之外,生態環境部啟動大氣攻關項目,成立"2+26"城市跟蹤研究工作組,進行長期駐點研究和指導,對各地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技術保障,讓藍天常駐。
"人努力,天幫忙",大數據分析的成績單告訴我們,在藍天保衛戰中采取的許多超常規手段,讓我們取得了難能可貴的勝利,但是大氣污染治理既要打攻堅戰,也要打持久戰,需要我們付出更多艱苦卓絕的努力,讓藍天白云能持續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