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垃圾焚燒引發的財政困境
來源:上海申嘉三和環保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閱讀:2963 更新時間:2015-03-31 10:31按照垃圾處理需要財政補貼,據不完全統計,某市1噸垃圾從集中點到焚燒處理大約需要財政補貼460元(包括電力上網補貼和生態補償)。如果全部垃圾都焚燒處理,該市每年的垃圾處理財政補貼將高達30億元。而這還不包括公共場所清掃保潔補貼、垃圾源頭減量與排放控制補貼、稅收優惠及相關監管人員的費用。
這就引出兩個問題:焚燒處理是否會引發財政支付困難?能否降低垃圾處理財政補貼?答案都是肯定的。如果堅持全部垃圾都焚燒處理路線,將極大地增加財政負擔,甚至引發財政支付困難,這種局面已經在西南某省會城市發生,并引起決策層警覺。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強化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利用來降低財政補貼。比如,每回收利用1噸垃圾,財政補貼少于200元,遠低于焚燒處理的補貼,而且還可節省長途轉運補貼;每提高10%回收利用率,某市一年至少可節省垃圾處理財政補貼1.5億元,并培育出比垃圾焚燒處理市場價值更大的垃圾資源化產業。
當前,垃圾處理財政補貼主要是對垃圾處理者進行價格補貼,如對從事垃圾壓縮、運輸、生化處理、焚燒、填埋的企業進行價格補貼。這種與垃圾處理作業或處理方式直接掛鉤的補貼方式能夠快速、直接、顯著地提高垃圾處理能力,扶持垃圾處理企業成長,且便于政府操作與控制,但極易對垃圾處理產生扭曲作業,甚至導致垃圾處理環節首尾脫節。如對焚燒處理的多重補貼激起了各地建設焚燒處理設施的熱潮,雖然有助于化解垃圾處理壓力,但也淡化了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利用的重要性,扭曲了垃圾分級處理與逐級利用鏈條,從市場價值看就好比抓住了小小的豬尾巴卻忽視了大大的豬頭豬身,對垃圾處理長期發展極為不利。
幸運的是,上海申嘉三和環保公司成功開發了應用于垃圾源頭的資源化減量技術。即利用現有的垃圾轉運站,在壓縮外運前,通過如下步驟對垃圾進行資源化減量:
第一步:干濕垃圾分離工藝
生活垃圾通過高效破袋及多層機械分選(彈跳篩選、風力選、重力選、光電選、磁力選等)工序,可分為:干垃圾、濕垃圾、惰性垃圾三大類;同時回收干垃圾中的有價值物如PE塑料、PET瓶、鐵等物料,初步實現垃圾處理資源化、減量化。
第二步:濕垃圾脫水工藝 濕垃圾多以廚余物為主,含有大量的水分,通過擠壓脫水工序去除濕垃圾中的水分,提高濕垃圾熱值,用于制備RDF的原料、或堆肥的原料;脫水工序產生的水分通過水處理后達標排放,進一步提高垃圾減量率。
第三步:RDF制備工藝
上述過程產生的干、濕垃圾都含有一定的熱值,通過破碎減容、機械脫水、高壓成型等工序,將散狀的熱值物制成形狀規則的垃圾衍生燃料:RDF(Refuse Derived Fuel)。RDF可用于RDF發電廠,也可作為供熱鍋爐、發電鍋爐、水泥窖爐等的燃料,從而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再生利用,大大提高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水平。
通過垃圾資源化減量,即減少了政府對垃圾補貼費、垃圾運輸費、生態補償費等費用的財政支出,又創造了垃圾資源再生的循環經濟模式;在創造新產業的同時,實現了向環保節能新產業的轉型,起到了區域內產業向新型產業的結構轉型的標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