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有色金屬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發展迅速,2011年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3438.29萬噸,為2000年產量的4.4倍,年均增幅14.4%。有色金屬行業在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資源短缺、能源高消耗和環境污染等問題也日益突出,已對行業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
目前,我國有色金屬原料以礦產資源為主,大多屬于金屬品位低、選冶難度大的復雜礦物資源。長期以來,我國大宗有色資源主要依靠進口,如2011年鋁、銅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達到47%、70%。從全球觀點看,礦產資源是有限的和不可再生的,人類不應該也不可能只是不斷地向地球索取資源,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系統是一種必然的趨勢。大多數金屬,特別是那些化學性質不特別活潑的金屬,如銅、鋁、鉛、鋅、鎳、貴金屬等,均可以實現循環利用。
2011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總產量為835萬噸,約占有色金屬總消費量的24%,而一些發達國家有色金屬總消費量50%以上來自于循環利用。目前我國社會鋁積累量已達1.2億噸,銅積累量約7000萬噸,預計2015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總產量將達1200萬噸,產值超過2500億元,產業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國家制定了一系列鼓勵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政策措施為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良好機遇。此時,《廢物資源化科技工程“十二五”專項規劃》的發布和實施,將為產業做大做強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再生有色金屬資源和原礦資源有許多不同之處,處理方法也不盡相同。例如,再生資源的破碎、分選等預處理過程就大不相同,通常更復雜;由于再生資源成分復雜、波動范圍大,分離和提純金屬較困難;處理“城市礦山”的企業大多在城市或者城市周邊,為避免二次污染,一定要對有害元素進行無害化處理。這些問題都是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必須攻克的技術難題,是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面對的挑戰。近些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也涌現出了一些具有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的企業,提升了再生資源的利用水平。但整體而言,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業集中度低、生產工藝和技術裝備落后、再生產品附加值低、存在二次污染,與發達國家水平差距明顯。另外,缺乏行業準入制度和再生產品標準,造成行業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競爭無序,亟待加以規范。
在《規劃》的廢舊金屬再利用發展目標中,明確提出重點突破廢舊金屬專業化分選拆解、保(升)級利用、清潔冶煉、二次污染控制等重大技術與裝備,提高廢舊金屬回收率與再生產品質量。該《規劃》為今后再生有色金屬產業技術指明了發展方向,為開展技術與裝備研發工作提供了支撐平臺,為迎接挑戰增添了重要的砝碼。可以預見,《規劃》的實施將極大地提升再生有色金屬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再生產品市場競爭力,促進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