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政績考核“動真格” 環境服務業或進入發展快軌
環保部近期發布一系列環境績效考核政策,除4月初發布《“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外,近日又公布2012年度全國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處罰情況,對多個地方和企業甚至包括多家央企進行了點名并處罰。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環保產業“十二五”開局在政策規劃推動下曾出現發展小高潮,不過今年以來由于政策乏力而陷入裹足不前的狀態。此番環保部接連出“重拳”對地方及企業環保不力亮“黃牌”,凸顯政策決心,后期環保產業或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目前,在環保產業普遍缺乏成熟商業模式下,下一階段的環保市場拓展方向將是模式創新,一直被業內廣泛看好的環境服務業或將進入實質性啟動時期。
環保政策導向核心轉向考核
環保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近日表示,當前我國正在實現環境管理的戰略轉型,環境保護由過去以污染物控制為導向,向以環境質量考核為目標方向轉變。這意味著我國環保政策導向的核心指揮棒正經歷由此前的強調技術層面的源頭控制,轉向對末端治理進行“考核”。
《“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考核辦法》指出,節能減排考核體系越來越成為推進減排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完成“十二五”減排約束性指標的制度保障。
2011年以來,隨著國內眾多涉及大氣、水和土壤污染事件頻現報端,環保治理板塊讓投資者對其未來市場前景無限期待。但是,環保作為政策推動型的行業,其發展每一步都有賴于前期政策規劃的逐步落實。2013年以來,這些落實舉動被眾多業內專家和企業認為缺乏動力。即便是關注度最高的PM2.5治理,盡管由于霧霾深重倒逼各地出臺政策,但真正到了企業層面,相關環保公司普遍反映缺乏細化措施和補貼政策,因此難啟動相應的產業市場。
政策風向的新變化,讓無數業內人士看到環保產業發展的新希望。有券商分析師就對記者表示,政策考核機制的形成將倒逼各地拿出實際行動,推進環保治理進入縱深,而非只停留在目前的定規劃和喊口號上。
環境服務業的千億級市場
事實上,上述政策風向標的改變核心在于引導各地及企業對環境治理結果負責,而非目前的將目光過度集中于當下的強調過程上。
永清環保(300187股吧)董事長劉正軍此前就對記者表示,未來環保行業發展的方面,應著眼于改變傳統的BOT模式,由政府、排污企業直接向專業環保企業采購綜合環境服務,從法規制度上提供基礎。環境服務企業針對區域環境問題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從項目立項開始,承擔全流程環境質量考核責任。
環保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在上述沙龍上也表示,國外已有成熟經驗的合同環境服務模式目前在國內也已被業內廣泛認可,并且已經促進了環保產業業態的發展變化。“把污水處理廠的交鑰匙工程和BOT模式作比較,后者比前者運行效率要高出30%。”趙英民說。
環保服務業,又稱之為合同環境服務,被服務用戶在獲得既定的環境效果后,才付費給治理企業。其市場需求主體包括兩類:一為排污企業,即“誰污染誰負責”;二為政府部門,以收費的方式將環境責任集中起來,進而由政府集中采購服務。
據專家介紹,截至2011年底,我國環境服務業年收入總額約為1500億元,占環保產業的15%,收入年增長率為30%。按照目標,“十二五”期間若繼續保持30%的年增長率,則意味著到2015年底全國環保服務業年產值將達2250億元。
近幾年,環保上市公司紛紛發揮資本優勢,進入投資運營領域,實際上也是出于競爭和可持續增長的被動選擇。目前國內環保服務主要是咨詢服務和托管服務,上市公司中環境咨詢服務占比較高的有永清環保,托管運營服務占比較高的有國電清新(002573)、九龍電力(600292)、龍凈環保(600388)、龍源技術(300105)等。以永清環保為例,公司2012年成立合同環境服務業務部,并與新余市政府和新余鋼鐵集團簽訂《合同環境服務框架協議》,提供環境顧問服務與合同環境服務。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