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區為何護不好原麝
日前,環保部通報了吉林省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遙感監測有關情況,要求吉林省嚴肅查處,并于12月20日前上報整改方案。
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究竟面臨怎樣的破壞?當地政府又將出臺怎樣的治理方案?日前,記者到實地調查。
遙感發現一處石礦擴張將周邊森林植被破壞掉,但林業部門認為“情況沒有監測照片顯示的嚴重”
“現場目測,情況雖然沒有監測照片顯示的嚴重,但是人為的破壞痕跡明顯,初步分析是礦廠砍伐植被來修路造成的。”12月6日,接到環保部通報,吉林省相關部門7日便組成聯合調查組趕赴白山市,到石材場等地現場實地踏查,吉林省林業廳保護處處長于長春參與了現場勘查工作。
對比分別拍攝于2014年10月和2015年10月的兩張遙感監測照片發現:位于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一處石礦在一年之間明顯擴張,周邊森林植被都已被破壞掉。
2013年12月,經國務院批準,白山原麝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是以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原麝及棲息地為主的“野生動物類”保護區,橫跨白山市渾江區三道鎮和臨江市葦沙河鎮等兩個鄉鎮。
據介紹,今年8月,吉林省已按照環保部的要求核實2013年至2015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人類活動變化遙感監測信息。吉林省將此項工作也納入了全省重點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之中。在該專項行動中,白山市共梳理出原麝自然保護區新增植被破壞、采石場、違法違規建筑、其他人為活動等5大類17小項問題,下達停止破壞林地行為及停止生產經營活動通知書3份,森林公安機關立案偵查3起。
5年前批準的采石場本應今年到期,竟然辦理了延期手續
據介紹,吉林省相關部門已對采石場非法開采占有林地構成犯罪的嫌疑人刑拘、兩處破壞林地的嫌疑人也被控制。目前,針對原麝自然保護區存在的問題,仍然處于立案調查、弄清事實的階段。
針對環保部通過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的采石場規模擴大問題,吉林省正徹底理清采石場的證照辦理是否依規合法,對于合法的制定補償和退出方案,逐步退出保護區;對于采礦證已到期的立即依法關停。對于采石場植被破壞情況已經明了的,當地林業局已經提出了明確的修復時間表,修復費用由破壞的采石場承擔。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不少現象值得深思。其中,有家5年前批的采石場本應今年到期,竟然辦理了延期手續,繼續生產。然而,“有關部門說不清楚情況,現在也在初步核查,到底是誰的責任,未來將要嚴格追責。”于長春說。
對此,吉林省正按照國家要求把問題調查清楚,下決心查處,列出時間表迅速解決,并實施嚴格的責任追究。
此外,保護區由環保部門綜合管理,各行業部門分頭負責。保護區工作人員沒有執法權力,發現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協調配合。“問題發現容易,解決卻需要合力,但是合力明顯不夠大。”相關工作人員表示。
白山市作為整改的責任主體,已經明確了推進各項整改工作的責任分工。發改部門將停止一切保護區內新增審批項目;國土部門將禁止向保護區內的采礦企業頒發探礦、采礦許可證;環保局禁止審批一切與保護區有關的建設項目(設施)的環境影響評價等。
保護區晉升國家級后,將原有的村莊農田、礦山簡單劃入了事,讓保護區監管“先天不足”
白山原麝省級自然保護區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后,總面積從12453公頃增加到21995公頃。然而,相關工作人員透露,最初為晉升“國家級”,原麝自然保護區擴張了面積。目前,保護區內有行政村6個,自然屯14個,農戶784戶,人口2711人,基本農田1114.7公頃。
“把早就存在的村莊農田、礦山都劃入保護區,讓保護區‘先天不足’。”有專家認為,而如今按規定要移民的話,則成本高,難度大。
同時,根據相關負責人表示,保護區內礦山違規開發問題多,保護區內養蛙房、養豬舍等農民的違建也不少,即使不經常巡護也能發現問題。為何沒有及時地監管和整改?是否有更深層的問題?
管理機構屬于自收自支單位,人員月工資才1000多元,連巡護車都配不齊
“有日常監管的缺失原因,但有些問題不完全是保護區的問題,也有體制機制的問題。”于長春說,“保護區的問題‘情況非常復雜’。”
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隸屬于白山市林業局,設葦沙河、三道溝2個保護管理站,核定事業編制36人,經費來源為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金。
“作為地市級的自收自支單位,國家和省級的投入有限,目前人員工資才1000多元,各種保險費用都難以解決。”于長春說,雖然是國家級保護區,但是國家并不能按照保護區實際需要的資金來給予支持,有的保護區巡護車都沒有,大森林里,最起碼的交通工具都無法保證。
“只要地區有積極性,物種有保護的需要,我們就應該劃入保護區保護起來。”于長春說。對生態資源,保護需要劃出空間,地區發展也需要空間支持。目前,由于保護區的資金投入有限,有些地方對保護區申請沒有太大積極性,甚至希望解除保護的束縛,“自由”發展。
■鏈接
環保部通報4處保護區違規問題
2016年上半年,環保部對全國所有446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織的人類活動遙感監測發現:2013—2015年期間,共有29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新增人類活動3780處,新增面積2339平方公里,特別是核心區和緩沖區新增活動1466處,其中采石場、工礦用地、能源設施、旅游設施、交通設施、養殖場及其他人工設施等開發建設活動320處。遙感監測發現的采石、工礦建設、能源資源開發、違法無序旅游開發以及其它人工設施建設等已對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環保部決定對問題突出的吉林白山原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九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貴州威寧草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甘肅張掖黑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4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予以通報。這些自然保護區中,有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有采石、工礦、養殖等違法違規問題,有的近兩年新增違法違規活動較多,對生態環境影響嚴重。
目前,部分省區已經對656個(處)違法違規項目(活動)進行了查處整改,一批責任單位和88個責任人受到處理。
使用微信“掃一掃”功能添加“谷騰環保網”